能源供應將日趨緊張
能源安全倍受煎熬
據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部統(tǒng)計,2020年,我國汽車保有量為2.81億萬輛。汽車所產生的各類污染物總量為1486.3萬噸(其中,一氧化碳693.8萬噸、碳氫化合物172.4萬噸、氮氧化物613.7萬噸、顆粒物6.4萬噸)。如此巨量的汽車污染物排放量嚴重影響了環(huán)境質量與居民健康。
在此基礎上,如果每年再凈增2000多萬輛的汽車,必然將增加更多的汽車排放污染物,將給本來已經相當艱巨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雪上添霜。
同時,每年還有大量的電動汽車的報廢電池也會造成環(huán)境污染。2021年的電動汽車報廢量就高達60.1萬輛,累計報廢電池逾20萬噸。2030年將超過200萬噸。而其回收技術目前尚屬世界難題。
城市道路將不堪重負
交通堵塞更加嚴重
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,超過100萬輛的大中城市逐年增加(詳見表二),停車場不夠用,堵車現象嚴重已經成為大多數城市的通病。按每輛轎車標準停車尺寸2.5米×5.3米來計算,平均占地面積13.25平方米計算,2100萬輛汽車占地面積為27825萬平方米,即41.7萬畝。如此10年就需新增417萬畝土地用作停車場。
表二:2012-2021年汽車保有量上百萬輛的城市數量(個)
不少城市實行的汽車限號政策,其收效也在被打折扣。因為多買一輛車對于經濟富裕的家庭不是什么大事。
據有關資訊介紹,2020年,我國2.81億輛汽車產生的二氧化碳高達7.5億噸。因車輛保有量巨增,2021年的該排放量應該更多。另據國家發(fā)改委公布的數據,2021年我國汽油消費量為12078萬噸,同比增長了5.7%。而車用汽油消費量的占比在92%左右。要讓全國汽油消費量在2030年達到峰值,就必須讓燃油汽車(汽油車占85%以上)保有量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。而目前我們面對是每年約1700萬輛的汽油車的增量,要在2030年實現汽油消費量達到峰值與汽油車的碳達峰,談何容易?
4月19日,工信部新聞發(fā)言人稱“今年一季度,我國新能源汽車延續(xù)快速增長勢頭,已經累計推廣1033萬輛,突破1000萬輛大關?!?月20日,《卓創(chuàng)資訊能源觀察》的標題是“一季度汽油替代占比達4%新能源汽車迎來開門紅”。可是,該文章又說,“一季度中國汽油(消費)量為4066萬噸,同比漲幅在6.6%?!睋Q言之,1033萬輛新能源汽車并沒有遏制住汽油消費量的增加。這就說明了只有控制汽車保有量的增加,才能遏制住汽油消費量的增長。然而,一季度我國汽車保有量又增加600萬輛,達到3.07億輛,一點沒有減速的跡象,實在令人擔憂。
特別值得高度關注的是,4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,“要發(fā)揮煤炭的主體能源作用。通力合作優(yōu)化煤炭企業(yè)生產、項目建設等核準審批政策,落實地方穩(wěn)產保供責任,充分釋放先進產能。通過核增產能、擴產、新投產等,今年新增煤炭產能3億噸?!泵餮廴艘豢淳椭?,由過去多年提的煤碳減能一下子改為增加產能(不是緩減),政策來了180度的轉向。其原因應該是與2021年國內出現的大面積“電荒”有關,在電荒的情況下,去年我國電力消費量同比也增長了10.3%。這可能會與電動汽車的高速增長不無關系吧。因此更應該適當控制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汽車增長速度。
如前所述,既然限購和限號措施已經沒有多大作用,就只有痛下決心,國家對各汽車生產企業(yè)實行逐年加大力度的限產措施,遏制汽車產量和保有量的過快增長。鼓勵企業(yè)加大汽車出口,同時引導汽車產業(yè)轉行。
與私家車迅猛發(fā)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我國公共交通發(fā)展相當緩慢。例如,全國公共汽電保有量從2018年的67.34萬輛發(fā)展到2020年的70.44萬輛,年均增長率不到3%;而近幾年出租車保有量更是一直在140萬輛上下波動(2020年為139.5萬輛)。因此,需要花大力氣提倡人們乘公共交通工具上班和出行,徹底改變目前屢見不鮮的一人開一輛私家車上班的情況。
建議對新購汽車實行每戶原則上限購一輛的政策,以避免限號措施失效與浪費社會資源。
我國前幾年曾經成功實行過1.5升以下排量汽車減半增收購置費的政策,不妨繼續(xù)實行,可立竿見影地收到節(jié)能減排效果。